「放下了,心就寬了」一個人最大的清醒:捨得
人生在世,功敗垂成,皆在取捨之間。
有舍才有得,不舍則不得。
放下了,心寬了,路寬了。
舍錢財,得福氣
俗話說:
「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
捨得付出,得到的是福氣;捨得世俗,才有灑脫。
有個同事,無論出差還是旅遊,都會特意買一些當地的特產,給大家帶回來。
他送的不是很貴重的東西,比如一小包牛肉幹、特製書簽、鈴鐺等等。
大家收到了都很開心,也會把他的心意記下,以後有什麼機會,都會優先想到他。
所謂的好人緣,並不是諂媚討好,只是把別人放在心上。
一來一回,一舍一得。
作家輝姑娘寫道:
「捨得是一種投資,有取必有舍,有舍才有得。你對這個世界不貪婪,世界自然不會對你太吝嗇。」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人生漫長,不在于一時,而在于一世。
捨得錢時結得緣,爭來名時惹來禍。
舍是非,得自在
赫爾曼・黑塞說
「有些人認為堅持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但有時候,放下才是。」
身處俗世,難免遇到爛人爛事。
這個時候,就考驗一個人的「取捨」智慧。
你若能放下是非,便能得到自在;你若糾纏其中,便是片刻不能安寧。
從前有個商人,總是抑鬱,于是就到一個寺廟裡向高僧請教。
高僧沒有說什麼,只是讓商人背起一個竹簍,一邊走路,一邊撿石頭放到竹簍中。
大約一個小時後,竹簍裡裝滿了石頭,商人累得走不動。
他說:「師傅,我能不能把石頭扔了,不然我走不動了。」
高僧說:「你現在就一塊一塊地扔掉吧。」
不一會兒,商人把石頭都扔了,果然感覺十分輕鬆。
于是高僧說: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鬆。」
商人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把瑣事記在心中,灑脫從容地看待一切。
弘一法師曾說:
「人生在世,心寬一寸,路寬一丈,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別悲傷,別憂愁,那些傷害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
把內心清空,讓更多好事情發生。
取捨有度,方能圓滿。
心寬,路寬
「心寬皆是路,心安即是家。」
成大事者,心態寬遠,不拘泥于當下困境。
蘇軾,一生諸多波折,接連不斷遭遇打壓。
他被派到荒涼地帶,俸祿微薄,養家糊口都很難。
蘇軾好不容易在當地紮住根,朝廷又發來聖旨,把他派到更遠的地方去。
屋漏又逢連夜雨,人生何時見晴天。
沒錢的日子,蘇軾開荒種田,有滋有味。
委屈的時刻,蘇軾對酒當歌,寫詩寄情。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絕處逢生,東山再起。
人生有許多出路,不要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老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
心態豁達,生活自然如意。
作家汪國真寫道:
「生活就是這樣,你所失去的,命會運用另一種方式補償。桂花枯萎的時候,菊花又亮秋裝。」
一本書沒有翻到最後,你永遠猜不到結局。
人到了一定年紀,見過的事情越多,就越淡定。
生活既有乘風破浪的折騰,也會有柳暗花明的驚喜。
心遠地自偏,心寬路自寬。
《六祖壇經》說: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時間治癒的是,願意自渡的人。
取捨之間,命運就發生了改變。
捨得錢財,才能收穫;
放下是非,才能自在;
心中豁達,才能路寬。
一個敢于捨得的人,心境淡定,做事靠譜,貴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