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就是競技場】有人作妖,不服管理怎麼辦?芒格:把握1個原則,用好2個手段
身在職場,我們往往都是雙重身份,既為管理者,又為被管理者,而且,這兩種身份往往會相伴我們一生。
職場即是江湖,你管不住別人,就要被別人管!管理是每一個職場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可總是有人講,就某某主管那兩下子,還想管住我?
也有人說,某某是個刺兒頭,油鹽不進,跟他好說歹說都沒用!
真是這樣嗎?
巴菲特的副手——查理·芒格,不僅是個賺錢的高手,在成功學、管理學上也有很深造詣,他認為職場出現管理矛盾,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好1個原則,用好2種手段。
查理·芒格,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 他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可以說是巴菲特的副手,更準確的應該稱他為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是他和巴菲特一起創造了年均20%復合收益率的投資神話。
當然,巴菲特更是對他推崇倍至,將芒格比作是自己的人生導師,直言沒有芒格的幫助,自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甚至都沒有開化。
值得一提的是,芒格今年96歲了,但仍然活躍在各類舞臺上,關于成功、投資、致富、人生的一些經典言辭,總能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關于職場管理,特別是職場交際,查理·芒格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而且屢試不爽,曾經在不同場合與聽眾進行過分享。
必須明白1個原則:人人都有自我服務偏好
不管是職場管理,還是社會交往,首先必須明白這個道理,否則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自我服務偏好,是指對自身和外在事物總以一種有利于自我的方式所進行的判斷或解釋。
簡單來講,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即使明顯錯了,自己也是有理由的、可以原諒的。看看我們的周圍,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人!
與這樣的人去講道理,可能嗎?
所以, 必須清楚一點,自我服務偏好絕不是自尊或自信,更不是簡單的自私,而是人的一種天性,這種天性或者心理,往往導致人們會犯下許多錯誤。
查理·芒格給出的建議是:
第一,自己要竭力擺脫自我服務偏好,絕不能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就對別人也有利,這是一種可怕的思考方式。
第二,允許別人擁有自我服務偏好,因為不少人無法徹底清除這種心理,在這上面過于較真,不是和別人過不去,而是和自己過不去。
明白了這個原則,真正與人相處時,我們就會明白怎麼做了。
古人云,先禮后兵。
與人相處、職場管理中這是最基本的,我們要當一個有素質的管理者或被管理者。但大多數情況下,靠「禮」是行不通的,那就一起看看芒格的高招兒吧!
單刀直入,直陳利害
這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往往是最管用的方式,特別是在職場管理中。
因為在職場中, 有些人就愛作妖,你把他當盤菜,他還真就端起來,好話說了一大堆,可就是不管用,給你耍些小聰明。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自我服務偏好」的天性在那擺著,跟這種人講道理,怎麼可能管用?
有人不是說了嗎,講道理有用的話,還設那麼多的警察、法院、監獄干什麼?
特別常見的是,對于一些職場的老油條,安排什麼工作都是挑三阻四,讓加個班就唧唧歪歪,你要管他,他就一肚子意見!
這時怎麼辦,軟得不行,只能來硬的,直接跟他攤牌,跟他說明這樣做的危害,一定注意,不是講對單位的危害,而是講對他個人的危害!
這種時候多半是有效的。當然,有時我們的職場摻雜了太多的人情,總是感覺拉不下臉,那委屈的只能是自己嘍。
將職場中的不平等最大化
你能干,我就要給你創造條件,讓你更能干;你要不行,我就讓你呆著或辭退,讓你啥也不是!
約翰·伍登曾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籃球教練,他曾對5個水平一般的球員說:「你們不會得到上場的時間,你們就是陪練。」比賽基本都是那7個水平較高的球員在打,他們學到了更多,因為他們有了更多的上場時間。用這種非平等主義的方式,伍登比以前贏得了更多的比賽。
職場就是競技場,吃大鍋飯那套早就行不通了,當老好人那套是帶不好隊伍的。
因為,你絕不希望在50個輪流做手術的醫生中靠抓鬮來確定一個醫生來為你做手術,誰都希望用最好的醫生來給自己看病,否則醫院的專家號就不會一票難求了。
管理中,就是要讓不平等最大化,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工作的員工發揮最大作用、取得更大回報;而平庸者要想成為他們,就先要逼著自己優秀,否則就要接受這種不平等待遇,這樣的團隊、公司、單位才有活力。
所以說,有時候想搞好管理,想說服別人,沒有那麼復雜的,關鍵是能不能抓住對方的痛點,只要抓住了,你就贏了!